|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地理教育 环境与遗产解说 可持续发展教育 王民简介 ENGLISH
用户名
密  码

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丛书陆续出版



初中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

地理教育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
相关文章    



ESD 专业区域中心

ESD 研究生班    

ESD 研讨会      

ESD 相关培训    

相关文章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

旭川青少年地图竞赛

北京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研究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由王民教授主编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丛书》编写完成,由中国地图出版社陆续出版。目前已经出版的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地理教育动态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评价研究》、《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高中地理卷)》(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其他各册将在2019年内陆续出版。

 

 

 

该套研究系列共12本,它们是:

1、《中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历史研究(1902-2018)》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地理教育动态研究》
3、《国外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介绍中国地理内容的比较研究》
4、《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体系研究》
5、《中学地理地理教科书结构研究》
6、《中学地理教科书图像系统研究》
7、《中学地理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
8、《中学地理教科书探究活动研究》
9、《中学地理教科书评价研究》
10、《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研究》
11、《地理教学》
12、《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高中地理卷)》(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丛书编写委员会
  主任:陈平 王民
  副主任:徐根才 蔚东英 陶宁平 田忠
  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宝艳 马巍 王英 王梦雨 王超 王强 兰大鹏 任熠 刘鹏 孙玥 李斌 杨洁 何亚琼 张万春 张琪 张鹏韬 陈思吉 陈瑶 降同昌 赵亮 胡志刚 高翠微

 

王民教授为本套研究丛书写的后记

后记

  本书终于要出版了,这是我计划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丛书”其中的一本,这个系列从计划编写到今天出版,已经有10年了。如果从我开始研究中学地理教科书算起,已经有36年了。
当我坐在电脑前,动笔写这个后记时,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清晰的场景,把这些场景串起来,正好说明了写这本书,确切地说,是写这个系列丛书的原因和背景。
  一、1982年发表介绍美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文章
  1981年,我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高如珊老师给我们地理系77级同学上“地理教学法”课,为了让我们了解国际地理教科书发展的动态,高老师给我们班布置翻译美国中学地理教科书《世界地理》及作业册(1979年出版)。当时全班同学分配任务,齐心协力完成了任务。
  1982年2月,我毕业留校,从事地理教学法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那些翻译材料的整理工作也就落在我身上了。当时很少接触国外的教科书,看到美国的中学地理教科书和作业册,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整理研究后,我写了一篇介绍文章,题目为“一本编排新颖的地理教科书——介绍美国最近出版的《世界地理》”,发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1982年6月那期上,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专业研究文章。从此也开始了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
  二、1982-1984年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兼课,认真研读中学地理教科书
  为了做好地理教学法教学研究,需要熟悉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系领导安排我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兼任高中地理课程,同时向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的特级教师王树声、秘际寒老师学习,还有宣武区地理教研员李志媛老师。从1982.9-1984.1的一年半,每个星期有二节课,但为上一节课我常常一去就是一天,骑自行车从北三环到南二环,穿城而过。为了备好课,认真研读了高中地理教科书,也仔细研究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更早于1981年编写出版的实验教材《地学》(编者有宋春青、武吉华、李之保、邬翊光、郭瑞涛等)。当时写的教案,不是提纲要点,而是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
  当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学地理教学,材料很少,条件简陋,但老师们热情很高,积极探索。当时在王树声、秘际寒两位特级教师的带领下,一附中的地理教学水平高,课堂活跃,方法灵活,注重启发,积极开发新的教具,在北京市乃至在全国地理教学领域都起到引领的作用。通过认真研读、仔细分析高中地理教科书,体验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地理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加深了对地理教科书和教学的认识,也为编写地理教科书打下了基础。
  三、1986-1993年参加编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与编写“五·四制”初中地理教科书
  1986年4月12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义务教育法》,并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同年也开始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编写。当时,初中地理课程分为3种模式:一是编写适合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地理教学大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陈尔寿、徐岩等)、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郭瑞涛、冯嘉萍、王民等)和北京教育学院(郭正权、李志媛等)等单位编写,并在全国进行实验;二是由上海市编写的地理教学大纲,并在上海市进行实验;三是由浙江省编写综合课的教学大纲(其中包括地理),并在浙江省进行实验。
  编写全国地理教学大纲的三个单位在各自完成大纲初稿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形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由国家教委于1988年颁发。根据这个教学大纲(初审稿),国家教委规划了几套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教材,实行“一纲多本”的方针,具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六三”制(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初中地理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编写“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初中地理教科书、广东省编写适于沿海地区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四川省编写适于内地地区的初中地理教科书,并陆续在全国各地进行实验。当时,使用五四制教材的主要有山东诸城等地。
  经过实验,国家教委组织对地理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改后,于1992年正式颁布了《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编写的“五四”制教材(主编冯嘉萍、金陵、王民)1992年经国家教委审查通过,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试用。
  我参加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编制、五四制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全过程,历时七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促使我对中学地理课程和教科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四、1994-2000年参加编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与编写北京版高中地理教科书
  1994年,国家教委开始组织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大纲相衔接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编制,我是大纲编制组成员。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三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高一是必修课(每周3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高二(每周1课时)、高三(每周2课时)是限定性选修课,即文科学生必修。国家教委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制定,要从国情和21世纪初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要面向全体高中学生。
  199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高一、高二为系统地理,高三为区域地理。其中,高一学习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二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高三为中国地理区域研究。随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地理教材开始在天津、山西、江西进行试验。
  在高中新大纲的基础上,北京市教委根据北京市高中的情况增加了一些内容,作为主编我们编写出北京市高级中学实验课本《地理》,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在北京的一些重点高中进行试验,后经过修改,2000年教育部审查通过。我也第一次完整地编写了初中到高中的地理教材,一共八本。
从1986-2000年,历时15年,我国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到教材编写出版完整一轮的建设,这标志着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教科书建设走上正轨。我有幸亲身参加了大纲的编制和教科书编写,认识到有更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2000年我出版了《地理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一书,算是一个阶段性的回答。
  五、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合作项目
  1991年11月,当时的国家教委有关部门与德国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签署了两国“关于教学计划 、教科书交流与合作的议定书”,同时制订了“中国、德国关于历史、地理教科书的评审办法”。根据协议,双方交换了教科书。从那时起,我开始参与中国与德国合作项目,并对德国七本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地理内容进行评审,编写评审报告。
  1993年 6 月,作为中国教科书代表团地理学科代表,我参加了在德国不伦瑞克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举行的第一次中国—德国教科书评审会议,就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发表大会报告 。
  1994 年 9 月,两国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中国—德国教科书会议,双方对对方地理教科书中介绍本国的内容进行了评审,各自指出对方地理教科书中介绍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此后,中德双方同意,在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原则下,对审查出的问题进行修订。从1994年开始,我便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地理系博恩教授、德国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亨瑞先生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深入合作。双方合作研究两国的地理教学大纲,经过充分讨论,尝试并开辟出一个新的思路,即由一国的地理学家为另一国的学生编写本国的地理,以此作为另外一国编写相关内容的基础资料,这是国际地理教科书研究中的一个新发展,被当时乔治—埃格特国际教科书研究所所长贝歇尔教授称为国际上此类研究的首创。
  经过 5 年的合作,我与博恩教授合作编写完成了《中国 —德国 ——地理教科书视野的扩展》一书,该书分别由德国汉诺威雄鸡出版社于 1997 年 10 月以德文出版, 1998 年 8 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以中文出版。该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欧洲地理,包括欧洲概况、欧洲的划分、 欧洲在合作的道路上、欧盟的经济结构、欧洲的社会结构、欧洲的农村、欧洲的城市、欧洲的交通。第二部分为德国地理,包括德国的位置、 德国自然地理与区域划分、 德国的人口 、 德国的农业、 德国的工业、城市、空间规划、被危害的环境。这二个部分由博恩教授完成。第三部分为中国地理,由王民教授完成。包括中国概况、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强烈影响的气候、 中国自然地理三分区、 中国的河流、 中国的自然灾害及中国人民与自然的斗争、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城市、中国的现代化与改革开放。
该书的编写思路可以概括为:重视国家区域地理结构;重视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重视人的生活;补充日常生活案例;中心是教给学生活生生的地理。
  该书后来已经成为德国各州编写地理教科书“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参考书,一些德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引用了书中的材料,如德国Cornelsen出版社2005年的德国文理中学高中地理教材(Mensch und Raum—Geographie Der asiatisch—pazifische Raum)中使用了本书。
  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德国地理教科书项目让我开始看到两国在教科书的差异,从中国地理教科书迅速发展看到了我们明显的进步;也为我们教科书研究提供了国际视野、新鲜素材和具体研究成果。
  六、2000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图版初中地理教科书
  2000年教育部开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我们递交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与编制》(王民撰写)项目书,经基教司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以地理第一名中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颁布。经立项申请成功,我编写初中地理教科书,一共4册,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简称中图版教材。2003年初中地理教材编写完成后送审,一次通过。
  我们在这套教材中,使用了一个新的课文-探究双系列结构的编写架构,即在课文系列,包括章、节、节下标题和作业题等之外,设计探究系列,包括课题、探索、案例研究与检查进度等。具体安排:在每章开始,设计一个课题,贯穿全章,在每节后结尾处有“检查进度”给予落实;每节前有探索,每节结尾处有“案例研究”。这已经成为中图版教材的显著特色。
  同时,也开始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国外教科书的研究。从2004年到2012年,经当时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刘昌明院士的推荐,当选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在与国外同行交流过程中,积极介绍我们地理教科书,使中国的地理教科书走向世界。
  七、2004—2007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
  2003年4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在教育部组织高中教材编写立项申请中,11个单位申报有4个通过,我们是其中之一。
  编写高中学地理教科书时间紧,工程浩大。北师大地理教育实验室经常是通宵亮灯,真是夜以继日工作。我也经常到位于宣武区白纸坊的中国地图出版社修改稿子,加班吃盒饭是常事。
  在高中教材中,我们延续使用双系列结构的编写架构,成为中图版教材的特色。高中地理教材2004年立项通过,开始编写,必修教材有3册,选修教材有7册,一共10册教科书。历经4年,到2007年全部都审查通过了。
  我们在5年左右的时间,编写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的一整套中学地理教科书,一共14本。这是我第二次完整地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的地理教科书。作为配套材料,还编写出大量的教学参考书、地图集、作业册等。在这几年中,我们对地理教科书内容和编写努力探索,逐渐从青涩到成熟;从理论到实践,不断丰富自己。
  八、2011-2013年高中地理教科书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地理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及地理课程实施的相关情况,了解地理教科书的使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深入把握课程改革的实际动态和发展趋势,探寻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的发展,有必要对地理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做跟踪调查。教育部组织2011 年和 2013 年两次在多个省份进行了实际调研。
  高中实验版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跟踪调查研究(2011)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团队于 2011 年对全国 10 个省份 12 000 多名教师、学生、教研员进行了关于高中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分教科书对实验版课标核心思想的体现、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内容的表述与呈现、教学情境与活动设计、地区适应性五个维度。2013年研究团队又对已经参加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三个省市(北京、湖北、甘肃)的教师、学生和教研员进行了关于高中地理教科书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实现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跟踪分析与比较。在此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得到地理教科书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这次调查研究,从调研工具设计到调查的实施,从数据的整理到全面分析,完成了对地理教科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九、2012-2014年十个国家地理教科书难度国际比较项目
  2012年2月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小学教材难易程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第一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高中地理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的子项目之一(课题批准号:AHA120008)。
  项目紧紧围绕“中小学”、“教材”、“难度”3个关键词开展研究,重点研究教材中的知识问题,不做教材好坏的价值性判断。通过比较研究,要明确回答如下3个问题:中国教材到底难不难?哪些学科难?在学生不同年龄阶段,难度如何?
  本课题选取四大洲的10个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中地理教科书(每个国家选择一套主流教科书),从教科书内容的广度、深度对其进行难度分析和比较研究。本课题拟解决两个主要问题:(1)中学地理教科书难易程度应该如何表述?具体可以采用哪些指标进行度量?(2)与所选的国家相比较,我国当前使用的高中地理教科书难度水平如何?
  课题组研制开发了评价研究工具,选择了10个国家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翻译;并分别对这10套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了赋值,并计算了相应的难度。
  2014年5 月 6 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报告暨专题研讨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共6个学科的专家均到场参加汇报和研讨。王民教授代表地理学科作题为《中学地理教科书难易程度的国际比较——基于国际 10 国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的大会发言。
  两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地理教材的难度,初中地理排在十个国家的第五位、高中地理排在十个国家的第四位,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本课题研究团队翻译了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韩国、日本九个国家地理教科书,打印成册,共3177页,也为本套丛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比较的素材。在回答了中国地理教材“难不难”的问题后,我们也试图对教材“好不好”的问题进行研究。《中小学理科教材国际比较研究(高中地理)》一书于2016年12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十、2012-2018年中图版初中、高中地理教科书修订
  依据《九年义务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修改初中地理教科书,2012年7年级教材审查通过、2013年8年纪教材审查通过,共4册完成修订。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年全面修改高中必修1、必修二,选择性必修1、2、3共5本地理教科书。这是我第三次完整编写修订了从初中到高中地理的教材。

  我在大学教书,但研究、编写中学地理教科书贯穿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在研究编写过程中,有大量实践上的难题,也有众多理论上的困惑。这都需要我们解决和回答,所以,我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组织对国外地理教科书的研究。2000年我编写出版《日本、德国中小学地理课程与教科书》一书(海南出版社),后来又组织了多人研究各个国家的地理教科书、图册等。初步计算,我指导的研究生、本科生,开展地理教科书方面研究的,至少有60人以上。
  本研究系列反映我们对中学地理教科书领域的全面、深入的思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历史与发展动态研究,包括中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历史研究(1902-2018)、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地理教育动态研究;二是地理教科书内容、结构体系研究,包括教科书内容体系、图像系统、作业系统、探究活动、国外教科书中介绍中国地理内容比较、结构研究、教材难度(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12月出版);三是评价方法、地理教学、教师教学用书研究。
  我们这套丛书的编写是汇集多个研究成果,主要参加研究工作和完成者有:(见各分册)。
  感谢中国地图出版社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从集团领导到教材分社的领导给予了长期的、坚定的支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教育团队毕业的各届的同学,你们是我们研究集体的一份子;感谢近些年来我们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感谢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分社的编辑们对本书顺利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虽已尽力,但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王 民
                              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385实验室
                                  2018年12月28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
2019 年 01 月 16 日

 

 

Copyright © 2005.  王民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