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地理教育 环境与遗产解说 可持续发展教育 王民简介 ENGLISH

用户名

密  码

  


初中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

地理教育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
相关文章    



ESD 专业区域中心

ESD 研究生班    

ESD 研讨会      

ESD 相关培训    

相关文章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

旭川青少年地图竞赛

北京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研究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突出特色  落实理念  方便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编写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介绍

 

本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精神,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编写的指导思想。

本套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地关系问题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类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并形成对这些问题采取正确行为方式的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从而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活跃而有能力的、负责的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需要为方向、地理学科发展为基础进行设计,构建内容体系;体现新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贯彻新的学业评价体系。

教材编写力求体现地理教学的现代特点。力求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质,认真组织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融会贯通,成为一体。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全面、综合地分析社会人才需要、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地理科学发展水平的特点。以此为基础选择、组织和编写教材。

本套教材在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研究参考了最新出版的德国、英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和国内现行的2套高中地理教科书,还有美国研究性学习的教材,注意吸收国内外地理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和新观点,设计本套的体系和结构,从而形成了本套教材的特色。

(一). 设计双系列的呈现方式,贯穿探究性学习的观念和方法

本套教材力求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理念落在实处,设计双系列的体系,也就是在课文内容的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将探究式学习的观念和方法贯彻教材始终,使教学过程成为探究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能力,养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方式是本套教材的核心特色。

探究系列的体例为每章的章首设计一个“课题”,具体写法包括四个标题:目标、准备、进度、总结;配合章首的“课题”,在章下面的相关节后设置一个栏目“检查进度”。课题是贯穿全章的探索活动,在每章的章首页出现,在学生学习内容之前,先有一个探索的目标和方向。用此引导学生将探究式学习贯穿始终。

课题的设计包括:仔细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过消化和整理,变成课题。

 

模块

每章课题

每章各节内容

每章各节的案例研究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

一.地球在宇宙中

二.太阳与地球

三.地球的运动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2.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3.历法

4.美国生物圈2实验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模拟大气温室效应

一.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二.水的运动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1.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2.厄尔尼诺

3.科罗拉多大峡谷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

一.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1.上海的热岛效应

2.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

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寒潮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四.水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青藏铁路

2.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

3.寒潮的“功”与“过”

4.水资源与农业

 

 

模块

每章课题

每章各节内容

每章各节的案例研究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

一.人口的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

二.人口的迁移

三.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1.中国的人口变化模式

2.德国移民

3.中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读地图和照片研究城市变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二.城市化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南京城市用地规模与结构

2.中国的城市郊区化

3.徽州文化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二.工业区位

三.地域联系

1.欧洲的农业模型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选择

3.石家庄的变化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注你身边的环境问题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三.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

2.不同的做法  不同的结果

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10年道路

 

模块

每章课题

每章各节内容

每章各节的案例研究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了解区域地理环境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2.地理环境与种植业、牧业的分化

3.怎样减少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压力?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比较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对策

一.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三.中国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五.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2.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

3.生态农业的实践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5.美国密歇根州的复苏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四.数字地球

 

1.神奇的飞机编队

2.准确预测易贡湖决堤

3GIS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中的应用

4.如何利用数字地球技术处理路面突发事件?

 

每节前设计“探索活动”,这个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概括起来“探索活动”的设计有6种方式:

1.           以活动(小实验)引入的探索(如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

2.           以使用图、表引入的探索(如自然因素解释城市的空间结构);

3.           以观察地图引入的探索(如中关村为什么成为科技园区的首选、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原因等);

4.           以景观图片、漫画等引入的探索(如“乐在其中”等);

5.           以资料例举引入的探索(如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丁渭造皇城等);

6 以选择、对比引入的探索(如寻找区域差异等)。

探索活动下面,在课文开始的同时,安排一个“学习指南”,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是针对这一节的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指导”下,有时有“提示”,告诉学生怎么阅读、学习,注意些什么等等。

 

课文系列的体例为正文,正文中有活动(具体有探索、读图、思考、试验、计算、讨论、观察等具体提示)、阅读、链接等栏目。

每节后面有复习题,3-5题。

案例研究既是课文系列和内容,也是探究系列的一部分。具体是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如宇宙早期是什么颜色的内容;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如寒潮的“功”与“过”的内容;对所学内容的补充,如中国古代城市。

问题引导的课文叙述过程。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每节前有一个“探索”活动,这个探索活动给学生一个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另一个是在每节的“探索”活动下面,有一个栏目“学习指导”,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涉及各节的主要内容,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对应的知识点编写,旨在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

(二).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突出“新”和“活”。

本套教科书力求突出紧密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学生身边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情况,使学生感到教材是“活”的、“动”的、“新”的,是他们身边的事;另一方面,考虑高中学生的特点,介绍一些地理学的动手操作的方法和试验,让学生了解地理学是可以“做”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

除了通过课题、探索和案例研究,联系生活和实际之外,在课文中还采取实例分析、典型历史介绍等方式。

(三).方便教师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本套教科书在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力求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改革。本套教科书的教学参考书包括:

1.每册教科书配备《教师教学用书》一册,主要是分析教材,提出教与学的建议。

2.每册教科书配备《课堂教学设计》一册,主要是为教师提供课堂上使用的案例、素材等具体材料,供教师选用。

3.每册教科书还配备《探究问题库》一册,主要是提出多种形式的探究问题,供教师和学生采用。

    为方便广大教师的教学,我们请本套教材试验区的优秀教师为必修的三个模块配备了PPT电子演示教案,即将出版。立意高、材料新、方法活,关键是非常实用,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修改使用。

(四)。教学-科研-高考全盘考虑,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一起进行。

在本套教材试验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进教学-科研-高考一体化的建设,借助北京师范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与国际地理教育界的广泛联系,将科研融入教学之中,使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一起进行,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从近一年的实验过程看,各试验区做了很好的尝试,一批科研型的教师正在成长。

将科研与准备高考结合,从课程改革、突出教材特点、加强探究、体现综合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准备,召开试验区的教学-科研-高考一体化的建设会议,交流经验。使课程改革、新教材推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落到实处,收到切实的效果。

 

——摘自www.ditu.com.cn/

 

 


Copyright © 2005.  王民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9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