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地理教育 环境与遗产解说 可持续发展教育 王民简介 ENGLISH

用户名

密  码

  


初中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

地理教育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
相关文章    



ESD 专业区域中心

ESD 研究生班    

ESD 研讨会      

ESD 相关培训    

相关文章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

旭川青少年地图竞赛

北京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研究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的编写思想与特色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新世纪版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一、二、三、四册)已经于20035月初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本套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博士生导师、王民教授主编,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在全国一些试验区进行试验。

一.编写指导思想

    1.本套教材的编写依照《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强化《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的改革内容,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容体系。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认真选取教学内容,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2体现《地理课程标准》提倡的“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进行探究式学习”,构建开放式的教科书呈现方式。内容编写注意地理探究活动,教材内容呈现方式为双系列的结构。

3.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以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为落脚点,加强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联系,强调图像系统的作用,主题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使教材的含义加深,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充分反映地理事物特点与分布,使学生“爱学、会学、好学、学会”。

 

二.教材体系结构

1.本套教材体系结构的设计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和中国广大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先中国后世界的学习顺序,

2.将《地理课程标准》提倡的“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进行探究式学习”落在实处,设计双系列的体系,也就是在课文内容的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

本套教材的各章课题

课题

七年级

 

第一章

地图与生活

第二章

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第四章

资源与我们

第五章

制订一个适合你的旅游计划

第六章

怎样分析区域特征?

第七章

学会比较区域差异

八年级

 

第一章

寻找海陆变迁的证据

第二章

开发“气候资源”

第三章

调查语言、地名

第四章

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合作?

第五章

学会认识大洲

第六章

认识地区组织

第七章

怎样使用第二手资料认识国家?

 

课题举例:            地图就在我们身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各种地图。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地图。有了地图,我们就能够知道一个地方的位置和范围,知道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气象、航空、航海、工程建设、军事、旅游等都离不开地图。这一章我们将从身边的地图入手,探索地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课题目标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地图,增进对地图作用的理解,提高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和地理分析能力,逐步养成在生活、学习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课题准备要完成这一课题,你必须做如下准备:

l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下面四个课题中的一个进行研究。

1)查找并弄清本章及本册书出现了哪些地图。

2)调查你家、你的邻居家和同学家有哪些地图,各家用这些地图做什么,过去家中是否有这些地图。

3)到你所居住的城市或农村各处走一走,看一看,收集有关地图信息,如校园平面图、公园游览路线图、城市(或居住小区或农村)规划图、建设项目鸟瞰图、交通图等。

4)从电视、图书、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上收集有关地图信息,如天气预报图、政区区划图、景观地图等。

l                在调查或收集资料时,做好记录,如果需要,可对调查、收集到的地图进行复印、

拍照或描摹。

l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全班进行交流,让小组的资料在全班共享。

l                分组进行研讨:

1)对所收集到的地图进行大体分类,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类。可从地图表示的内容、呈现方式和载体等角度来考虑分类。

2)运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说出每张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3)看一看从这些地图中能查找到哪些信息?各类型的地图有哪些用途?

4 你家、你的邻居和同学家使用地图的种类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5)同学们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进行讨论。

l                分组总结地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l                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

检查进度: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你要在以下阶段检查进度:

第一节第10  看一看本节和下几节课文中出现了多少地图,了解你家和你熟悉的公

共场所出现了哪些地图,对所出现的地图进行分类统计。

第三节第25  确认搜集到的地图中,哪些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第四节第31  对所搜集的地图进行分类,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总结:学完本章之后(第31页),对课题1进行总结。

本套教材内容体系结构

七年级: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三节       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三节       工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六章  认识区域特征

第一节       北京

第二节       台湾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

第四节       黄土高原

第七章  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       长江沿岸地带

第二节       四大地理区域差异

 

 

 

 

 

 

 

 

 

 

 

 

 

八年级:

第一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第二节 海陆变迁

第二章 世界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一节 世界气温和降水

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及自然景观

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聚落

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之二: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第四章  区域发展与地区合作

第一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国际联系与国际合作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亚洲的社会经济

第六章  认识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第二节  中东

第三节       欧洲西部

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五节  极地地区

第七章  认识国家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节    美国    

第三节    巴西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五节    俄罗斯

第六节 学习与探究之三:认识埃及

 

 

 

 

 
 

 

 

 

 

 

 

 

 

 

 

 

 

 

 

 

 

 

 

 

 

 

 

 

 


三.教材特色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认真反复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并研究参考了2002年出版的德国、英国、美国和香港出版的地理教科书和国内出版的各套地理教科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注意吸收国内外地理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和新观点,设计本套的体系和结构,从而形成了本套教材的特色。

1.         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近及远,先中国后世界的展开课程内容。

这种顺序的安排基于如下依据和考虑:

l                选取“先中国(7年级)后世界(8年级)”的展开方式。侧重其基础性和发展性,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l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倡导,体现教材多样性。

《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

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

l                 23个国家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分析,课程内容展开方式从身边事物开始,逐渐

向远、外展开,也就是由近及远展开课程内容的占2/3左右。

l                 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是学生基本的认识方式。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中学地理采用

先世界后中国方式展开,与小学阶段获得地理知识比较全面有关。对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学生,小学阶段所获得的地理知识有限,也不全面。因此,对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学生,由近及远展开地理课程内容的方式是适宜的。1993年以前,中国所有地区使用“先中国后世界”展开地理课程内容的教科书;九年义务教育“五·四制”初中地理教科书和北京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也都采用“先中国后世界”的课程内容展开方式,实践效果良好。

l                对《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将中国地理中的“自然环境

与自然资源”和“经济与文化”进行重新组合为“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加强其中的联系。如“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中,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中的关系,加深认识。据编写组对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目前,我国90%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3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矿产资源。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理差异”、“认识区域”重新组合

为“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先了解区域是什么?区域特征包括哪些方面?然后进行区域比较。

2.         以探究和探索引导,突出探究过程,设计课文系统与探究系统并行的体例结构。

这种设计是本套教材的核心特色,是本套教材区别于国内已出版的其他地理教材的主要之处。

探究系列的体例为每章的章首设计一个“课题”,具体写法包括四个标题:目标、准备、进度、总结;配合章首的“课题”,在章下面的相关节后设置一个栏目“检查进度”,每章至少有两节有“检查进度”。根据需要,在个别章后面,设计“学习与探究”,作为一节,作为“课题”的一部分。

每节前设计“探索活动”,这个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概括起来“探索活动”的设计有6种方式:

1.           以活动(小实验)引入的探索(如海陆变迁);

2.           以使用图表引入的探索(中国的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

3.           以观察地图引入的探索(澳大利亚);

4.           以景观图片、漫画等引入的探索(中国的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5.           以资料例举引入的探索(如亚洲);

6 以选择、对比引入的探索(中国的交通、认识地球)。

探索活动下面,在课文开始的同时,安排一个“学习指导”,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是针对这一节的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指导”下,有时有“提示”,告诉学生怎么阅读、学习,注意些什么等等。

课文系列的体例为正文,正文中有活动(具体有探索、读图、思考、试验、计算、讨论、观察等具体提示)、阅读两种栏目。

每节后面有复习题,3-5题。

问题引导的课文叙述过程。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每节前有一个“探索”活动,这个探索活动给学生一个与课

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另一个是在每节的“探索”活动下面,有一个栏目“学习指导”,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涉及各节的主要内容,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对应的知识点编写,旨在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求反映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可以感受的角度出发。如尊重不同文化,我们选取了我国住巴基斯坦大使馆同志“规定不许吃甲鱼”的一段经历。教材内容选择关注人类、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选择一些实例,如巴西历史开发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等,通过对事实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正确的观念。

教材中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到教材是“活”的、“动”的、“新”的,是他们身边的事;此外,还要介绍一些地理学的动手操作的方法和试验,让学生了解地理学是可以“做”的。

3.         方便学生阅读,规范课文篇幅;注重图像的作用,突出主题。

本套教材采用国际主要国家地理教科书的通行编辑手法,基本上由若干个翻页组成,即每一节另起一偶数页。方便学生的阅读。每一节有3-5个框题,大体上用二节课的时间。

    在教材的编写中,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加强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联系,强调图像系统的作用,每幅图片要标出顺序和内容解释,选择图片,力求主题突出,视觉效果强烈,使教材的含义加深,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本套教材努力反映《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试图在一些方面有所创新,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目的。

 

 

 


Copyright © 2005.  王民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9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