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地理教育 环境与遗产解说 可持续发展教育 王民简介 ENGLISH

用户名

密  码

  


初中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

地理教育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
相关文章    



ESD 专业区域中心

ESD 研究生班    

ESD 研讨会      

ESD 相关培训    

相关文章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

旭川青少年地图竞赛

北京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研究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德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  王民

    德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可追溯到60~70年代中期。随着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的环境问题,如60~70年代的水污染,70~80年代核废料处理间题,目前的臭氧层破坏等问题,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重点,不仅形成公众、新闻媒介的关注焦点,也推动了环境教育的发展。到90年代初期,环境教育的内容已先后间接或直接写人联邦各州有关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之中。虽然,各州在教育上是独立的,制定各自的教学大纲,规定使用各自不同的教科书,但环境教育的内容在各州有关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中都有涉及,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地理、生物、自然、社会、化学以及经济、法律等课程,覆盖513年级。此外,在德语、常识、郊游活动、乡土教育等各种课程及活动中也开展环境教育。

一、教育目的

    19801017德国(原西德)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决定宣布,环境教育是德国中、小学的义务。因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生存攸关的问题”,因此,使青年人具有环境意一识是学校的任务之一……。根据文化部长联席会议的决定,学校应当通过介绍对环境总体关系的看法,指出环境变化中尚存在的问题。从这些介绍中,人们应当发展、培养自己的环境意识,这种意识与珍惜和爱护同自然的关系的新观念是相适应的。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环境教育涉及各个学科,即渗透到自然科学,也渗透到社会科学,因此,它不应被看成是一门孤立的专业。以巴伐利亚州为例:巴伐利亚州宪法规定,“关于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为最高教育目标之一,是学校必须传授的基本价值观之一环境教育应当:

    ——引导青年人热爱大自然,崇敬天地万物。

    ——使青年人能够理解白然、人类与环境之间多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

    ——使他们从这种相互关系的意识中,认识个人和集体对环境应负的责任。

    ——唤醒和推动他们参与解决所存在的环保问题。

    ——使他们有能力准备超出个人范围,采取必要的保护生态的行动。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规定了学校各学期环境教育的各种课程,从小学到高中,从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到文理中学都有,涉及到中小学的多门课程。

    二、教育内容

    根据德国乔治一埃格国际教科书研究所对德国16个州513年自然、地理、社会等课程大纲的研究,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成8个专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

    1.气候变化;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由人类所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因素和后果,如排放废气(二氧化碳、甲烷)使大气气温增高;世界性的开垦森林,日益严重的对植被破坏;氟氯碳氢化合物对臭氧层的破坏。

    2.空气污染(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大气低层的污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氧化氮、氟碳氢化合物、苯、臭氧、灰尘);污染源与污染的量的发展;污染的区域与后果影响;影响人类与动物健康的因素。

    3.水污染;主要包括:水的污染(洋、边缘海与内海、湖、河流);地下水与饮用水的污染;污染源(工业、事故);污染的种类(油、化学沉积物、重金属、盐);增加水中促进生长的物质(硝酸盐、磷酸盐);水质污染对于水中植物与动物的后果。

    4.土壤污染;主要包括:土地用于农业后所引起的土壤质量的下降;由于使用农业机械而引起的土壤密度增加;水土流失以及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等。

    5.保护措施;包括了教学大纲中提到的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重新建立无污染的、近于自然状况的全部措施。如减少向空气排放有害气体、减少向水中与土壤里排放有害物质;另外还有自然保护与风景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措施与重新建立生态系统措施—矿山地区对土地的重新开垦——以及土壤的保养措施。

    6.环境后果(通过旅游);主要包括:由旅游与休闲活动对环境引起的后果,如机动的水上运动、机动的滑雪运动、爬山自行车运动、垃圾问题;进入环境保护区能够造成环境污染,破坏风景;旅游开发措施,如建设码头、山区建设野营地、建设旅游基地设施(高尔夫球场、运动场、滑雪道、消费市场、道路)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7.垃圾(垃圾处理);主要包括:现实的垃圾问题、垃圾处理、垃圾的重新利用问题;也包括垃圾燃烧、垃圾存放以及废水处理问题。

    8.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了全部的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如各种对森林的利用而引起的对森林的损害,伐木、伐林种草放牧;工业废气与交通废气也直接污染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的破坏;地中海地区的砍伐森林的现象;树木与森林的死亡。

    上述8个专题是德国中学(5~13年级)地理、社会、自然等课中渗透的主要的环境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

    在巴伐利亚州文化部的方针中,关于环境教育的方法有如下规定:

    1.环境教育是价值教育

    “环保教育的主要任务除传授生态学基础知识外,还要树立如下价值观”:

    ——关于环保的意一识;

    ——致力于负责任地处理同自然的关系;

——促进伦理态度的形成,即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合法利益和需要,而且关系到地球上所有生灵本身具有相互尊重和生存的权力。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榜样是很重要的,教师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应根据情况,结合不同的课程,开展环境教育。

    2.联系买际情况和接近现实生活,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原则

    环境教育应当联系学生的具体经历,以他们故乡的住宅、学校和劳动环境为出发点。在学生上课、流动教学等类似活动时,让他们直接观察所熟悉的和使自己感到有意义的环境,领会、体验并加以判断。这里应当提到一系列对环境教育特别适合的教学场所:典型的风景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种植地区、动物园、环保中心、农业、手工业、工业企业等。

    3.行动方向和行动范围

    学生应当将“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变成与环境有关的行动,并尽可能变为富有意义的经历,使之容易理解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推动学生为改善存在的关系做好准备。

    同时,学生应当在独立制定自己的计划,在考察、提问、观看、调查、试脸、测量和比较、生产与变化、记录和收集资料及解释过程中……,提出对环境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措施。”

    从事这类活动的范围首先应当提及的是,建立对环境有利的教学基地,在保护大自然工作中,实行监督(如对林区、草地等),竖立纪念标志,采取物种保护措施,确定地区性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及共同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4.扩大教学范围

    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贯彻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者以同其他专业的代表开展合作的途径,通过安排不限其形式的谈话、课堂教学、共同举办讲座等形式,达到上述目的。

    这里也需要采取定向的课题工作形式,例如内部调节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讨论会,考察旅行,青年宿营和师生在乡村休养所停留,在劳动共同体和自由工作小组以及在选修课中可以找到这种方式。

根据巴伐利亚州的方针,环境教育应当介绍生态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高度责任感,应当以学生本人的亲身生活、经历为出发点,使学生本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而,环境教育是使学生有正确行为的教育。

——摘自《学科教育》1996/11


Copyright © 2005.  王民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9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