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 ||||||
首页 | 地理教育 | 环境与遗产解说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王民简介 | ENGLISH |
|
中学地理课程设置顺序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系 王民 董进 地理设课顺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线式和循环式。所谓直线式是把构成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从初中到高中不间断地一直配置的方式。需要说明,这种方式不仅应遵照“地理科学的知识逻辑休系”,还需兼顾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原则,因而直线式并不意味着由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由总论到分论这一形式。直线式的优点在于教学内容一次学完,步步提高,省课时,脉络清晰。缺陷在于知识的重现性低,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使初中毕业即止学的学生学不到一部分必要的知识,这样能力也不容易提高。循环式,顾名思义是以一种反复出现、逐渐加深的方式配置教学内容,其优势自不必说,缺点在于必然会有一些知识的重复以及不可避免地使学生丧失一些兴趣和好奇心。由此看来,只有科学地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互补,形成一种混合式,才是解决间题的出路。这种设想,可以通过各国的地理教学实践来验证。 从对16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比利时、瑞士、奥地利、荷兰、意大利、德国、芬兰、西班牙、新西兰、丹麦、澳大利亚)80年代地理课程设置顺序的比较分析来看:以混合式设课的最多,共10个,其中又有5个地区较多地以直线式安排内容。其次是以直线式设课为主,共有7个。纯粹的循环式已不多见,仅有爱德华王子岛(加)一例。 仅仅划分出大类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各类方式的具体安排模式。 一、混合式 在混合式中,多以直线式安排区域地理((7个)和自然地理内容((9个),以循环式安排人文地理内容((7个)。区域地理偏于初中,或初、高中侧重点不同(共6个),高中的区域地理一般以专题方式出现。自然地理偏于高中或初、高中侧重点不同(共7个)。人文地理的循环方式多样,但高中一般以中心论题式出现,集中讨论世界或该国、该地区所关注的问题,而且初、高中的系统人文地理也是略有侧重的。 混合式中的具体安排可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初中: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或无)+热点问题(或无) ——高中: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热点问题。 一般高中安排的区域地理是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重复,或与本国、本洲联系的小区域;高中地理中的热点问题与现实联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具体、深入。 (二)初中: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热点问题(或无) ——高中: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或无)+热点问题。 初中的自然、人文地理虽简单,但较全面。高中再进一步学习。 (三)初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热点问题——高中:人文地理+热点问题+区域地理。 以第一种模式的国家或地区最多,第三种模式仅奥地利。苏格兰(英)和魁北克(加)属第二种模式。 二、直线式 7个直线式安排的坛区,其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初中很少设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而是把这两方面内容设置于高中地理之中;二是在初中较广泛地介绍世界地理和本国地理知识,高中则重点讨论某些重要区域、重要国家和现实问题。这7个地区又可细划为4种类型: (一)涉及面较广的:初中,世界地理专题和本国地理;高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地理专题+自然、人文地理+问题(自然、文化、经济、政治方面)。 (二)涉及面广但较简单、概括的:初中,世界地理专题和本国地理专题;高中,详细的本国区域地理+自然、人文地理+问题。 (三)较为详细的:初中,世界地理专题和本国地理专题;高中.自然、大文地理。 (四)涉及面较广的:初中,世界地理专题;高中,本国和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循环式 仅爱德华王子岛(加)的地理课可归入循环式的设课方式,其初、高中都只讲区域地理,只是侧重点稍有不同,高中重点在本国地理,以及以自然区划分的区域地理。 从以上列出的地理课程的8种模式对学制、课时、认识规律、年龄特征、学习兴趣的适宜性来看,混合式是比较优越的一种。相比之下,循环式浪费的课时多,且高中生学习起来没什么新奇、兴趣可言,也不适合其能力、智力发展水平,所以纯粹的循环式不可取。直线式的设课顺序对初中课时较少的地区还算合理,因为对初中生来说,首要的是能勾画世界的“轮廓”,井对其有一较完整、清晰的了解,同时可以比较详细地学习本国地理,这是地理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在直线式中,初中的课时基本都用于区域地理的讲解,其中以较为详尽的世界地理专题和本国区域地理为最佳选择。高中系统的人文和自然地理,以及本国和世界面临重要问题是必讲的三方面内容;区域地理内容若课时允许应换一种角度讲解一即讲解自然、文化、经济、政治方面或独具特色或有代表性,或对本国和当时世界较为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并以专题方式授课。这部分内容应有较强的变通性,把选择权更多地留给教师和学生。 由此看来,直线式设课的较优模式为:初中——较为详尽的世界地理专题和本国区域地理;高中——上述可选择的区域地理专题+自然、人文地理+问题。 在初中仅学区域地理有较大弊端,即所获知的基本地理概念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由于缺乏概念、理论,学生常认为地理学习就是对各个地区一大堆知识材料的记忆。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地理课没有什么智力价值,由内容的好奇所引发的学习动力也不能长久维待,因为每堂课的程序基本都是位置、范围,在书上勾轮廓,找首都、城市、山脉、河流,学习气候、地形、农业、矿产等等。虽然这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关,但区域地理本身的结构方式也起了主要作用。学完后,知识概念的遗忘率较高,即使是掌握的知识、概念,也是零散的,多停留在识记的水平上,真正理解和应用的水平都较差。因此初中讲一些系统地理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且对初中毕业后即就业的学生来说也应该对本国和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浅显的了解,这些考虑就导致以混合式设课的结果,当然是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在循环式教学内容方面,发达国家与我国有一明显不同,即发达国家多数循环人文地理,在初中即讲授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内容,而我国在初中不安排系统人文地理知识,代之以自然地理基础。这种差别首先是因为对人文、自然地理的态度不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人文地理,而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对人文地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再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决定了学生原有知识对不同类新知识的接受水平不同。发达国家的初中学生由现代、多样化的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中获得很多甚至较系统的自然地理知识,因而没必要再讲很简单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像德国、奥地利国家的初中地理课所涉及的自然地理,都设在较高年级,且已相当综合,不作为初中学习的简单“基础”。至于人文地理内容,由于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程度很广,多数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因而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加上发达国家注重人文地理,注重地理教育的智力、情感和实用价值,而人文地理及一些现实地理问题的讨论可以较好地负载这三方面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发达国家的初中地理课一般都要讲解人文地理内容。这种方式已逐渐在我国的地理课程设置中有所体现。 高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一般都以更加系统、综合、深入的方式讲解,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三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较深刻地理解围绕人、地关系出现的各种问题,因而中心论题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安排,应突出本国区域地理的重要问题和世界上的重要国家。 由此,混合式设课的较优模式为(没考虑国家水平和课时限制):初中:自然、人文地理基础+较为广泛详尽的专题世界地理和本国区域地理+〔问题(浅显的)〕——高中:自然、人文地理+〔前述可选择的专题区域地理〕+问题(较深入、全面的)+选修。(〔〕代表可变通部分) 总之,这样的直线、循环相结合的方式可较好地解决诸如学制、认识规律、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等问题。 |
Copyright © 2005. 王民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96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