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地理教育 环境与遗产解说 可持续发展教育 王民简介 ENGLISH

用户名

密  码

  


初中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

地理教育研究

国际合作项目
相关文章    



ESD 专业区域中心

ESD 研究生班    

ESD 研讨会      

ESD 相关培训    

相关文章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

旭川青少年地图竞赛

北京未成年人环境道德研究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德国文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及表述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  王民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编写教材的依据、评价教学和检查教学的依据。编写一部内容体系符合时代和教育的要求、内容表述准确、教学要求明确、易于教师操作的教学大纲对于编写教材、进行具体教学都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在我参加中德比较地理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较多地接触了德国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德国的中学主要有三种类型,这种体制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这三种类型的学校从教学计划,学习年限、所开课程、使用的教材、今后的培养目标,甚至教师的工资待遇都有区别。翻译成中文分别为: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文理中学以升大学为主旨,学习年限为九年;科中学以培养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主,年限六年;主体中学即普通中学,年限五至六年,学生毕业后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成技术熟练的劳动者。

    下面我们以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911029巴伐利亚州文化教育科学艺术部公布)为例.分析其内容体系和表述方式,这将对我们编写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有借鉴意义。

    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是专题性和区域性相结合的结构。大纲中规定列出的区域性例子是按一定原则选择,即它可使一般性的地理学见解得以成立,并有助于建立基本的区域观察模型。从中学生获得普通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并从德国和欧洲出发,弄清楚这种普通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地球上各大洲的区域性相结合的设想,这也有助于学生熟悉基本的地形知识。

    这种专题与区域相结合的设想从简单的地形地貌出发,通过愈来愈复杂的地形模型和地区在自然和经济方面的划分,使学生领会、巩固其对地区的概念,并在可能的条件下理解地球上由气候表现的景观带的主要特征(地带性原则)

    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范围:

五年级:

1.我们家乡的领域—辩认方向(8小时)

2.巴伐利亚和德国地形的基本样式(8小时.以下只写数字)

3.南德表面形状的形成(14)

4.德国农业利用的地区(14)

5.我们的城市及其周围地带(12)

六年级:

1.德国工业(30)

2.中欧的渡假(12)

3.德国的海岸地带(14)

    七年级:

    1.欧洲大陆—概貌

    2.欧洲南部(意大利等)(5)

    3.西欧(法国等)(5)

    4.欧洲北部(挪威等)<5)

    5.东欧的中部(波兰等)和南部(5)

    6.转变中的欧洲(3)

    八年级:

    1.热带和亚热带——自然空间的概貌(10)

    2.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

    3.从中国和东南亚、拉丁美洲、黑非洲和地中海以东国家中各取一例看文化发达大陆及其地区的特有问题(32)

    4.以一实例(规划)说明“南北矛盾”(6)

    九年级:

    1.日本—现代化的工业国(5)

    2.美国一一苏联/后继国政治表现不同的地区的发展(16)

    3.澳大利亚一一在太平洋地区的意义和位置(4)

    4.作为经济空间的世界(3)

 

十一、十二、十三年级是文理中学的高级班.类似于中国的高中阶段。这三年都开设地理。

十一年级:

1、德国

1.1.地形和政治划分〔2

1.2.德国的自然空间(14)

1.3.附带议题:地理科学理论的形成(10)

1.4.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地区(14)

1.5.德国在欧洲的地位(2)

2、家乡地区的结构分析(12)

3、参观旅行:就地学习和应用(2)

十二年级:

1、欧洲

1.1.欧洲概况(6)

1.2.欧洲地中海国家的空间利用和其结构(6)

1.3.阿尔卑斯山地区为旅游地和欧洲的过境区(6)

1.4.西欧的经济地区结构和相互关系(5)

1.5.转变中的东欧中部和南部(5)

2、美国/加拿大—苏联/后继国    比较其大区域

2.1.大区域的自然条件(8)

2.2.大地区的开发和利用:地理生态问题(14)

2.3.城市结构/城市化、变化情况、民族(6)

十三年级:

1、第三世界

1.1.热带和干旱的亚热带的自然潜力(6)

1.2.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5)

1.3.经济利用的形式及其地理生态问题(5)

1.4.地区间的差异、发展的设想(6)

1.5.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国家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南北对立、发展策略、援助措施、世界经济秩序(6)

2、亚太地区:发展条件和发展途径

2.1.亚太地区的基本自然条件(3)

2.2.日本的工业发展

2.3.亚太地区的其他发展道路(6)

2.4.亚太地区的发展对德国和欧洲的反作用(2)

对于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我们应注意:

1.专题与区域相结合。进一步分析大纲的具体内容点,我们就可以感到这种结合正如大纲前言中指出的:用区域的例子来说明一般性的地理学见解,并且有助于建立基本的区域观察模型。观察模型,故名思义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知道如何观察一个区域,进而了解、分析。

2.对世界上重要区域给予以较大的篇幅进行个案研究。我们知道,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统一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相互之间不可替代。也就是说,区域观察模型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标准或框架.每个区域有自己的基础、问题、道路及前景。因此,个案研究作为重要类型区域的典型就是很有价值的。它可为建立区域观察模型提供佐证。访德期间,我曾翻阅了许多德国地理教科书,其中基本上都对重要的国家进行了个案研究,这种个案研究并不是泛泛的介绍,而且寻找国家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发展过程和突出的特征。例如,1993年第一次中德教科书会议上,我所进行初步评价的七本教材巾,对中国的个案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是古老的文化国、中国自然条件的评价(重点突出黄河)、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个人承包)、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大跃进、两条腿走路(大工业和小工业)、对外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国跃入工业国、中国跃入200。年)。在介绍中,引用家庭个案来说明,强调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

3.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循环。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在高中开始的十一年级,大纲指出:“升入十一年级,应把在低年级和中等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活用并深化于德国的实例中去,其中心为分析自然、经济和社会空间的结构和进程,并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他们应对德国在欧洲共同体中的特殊地位有所了解,从而使他们有独立判断并得出富于责任心的行动的能力。通过对地理科学理论形成的认识,使他们看到科学工作的途径。应特别重视促进方法的意识和深化专业术语方面的知识(--DS=提高德语)

在大纲的具体表述中,每一段教学计划都以目的为开端,在有关目的的描述中每次都指出当以什么样的课堂进程向学生授课。其中区别出四种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不同含义的重点:(1)知识;<2)能力和应用;(3)积极的思考和塑造;(4)指明价值取向。这些教学重点具有内在联系,但在目的的说明中具有各自的特色。

然后大纲为具体内容,分为两栏:左边反映专科的角度(主要为概念、事实、题目的范围、参数),右边一栏则从教和学的立场出发(主要为思考方式、进程、价值观,并仔细地阅明材料)

主要在低年级和中等阶段,基本的工作技巧被列入某些目的和内容之中。地理学十分重视用地图、表、线图、图片和文字工作,必要时也可使用电脑。除此规定的范围外,地理学的工作技巧应在课堂内不断练习直至高年级,以期所要求的水平相应提高。因此,授课过程和学生参观旅行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予以安排。这能教育学生作精确的观察并有助于就地熟练一般性地理学工作方法,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家乡地区。

在五至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末端各列出了新出现的“重要概念”。这有助于把目光引向地理学的主要知识要素和基本技巧,并为高年级的教学打下基础,其意义还在干,使学生有把握地掌握地理学术语。从十一年级开始.结合普通地理学知识的掌握须对地理学专门概念作总结和细微区别。结合提高德语的任务,课堂上应始终引导学生独立且准确地以适当的形式说明某些地理情况。

由于地理学处于(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每学年都有超学科工作的结合点。其中“环境意识教育”的意义重大,这也与本学科的特殊任务休戚相关。面临德国、欧洲和全球各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进程的背景,“政治教育”、“欧洲”、“第三世界”和“和平意识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份量也日益加大。

大纲在此处指出本科与其他科目以及跨学科教育任务的横向联系,要联系的其他科目有:

 

 


由于指出横向联系,教学大纲的全部结构便十分清楚,从而地理学基本知识要素也移至显著地位。

下面以大纲的初始年级五年级为例,看一看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

五年级

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学大纲内容之间的关联密切。在这两学年间,学生应了解普通地理学主要部分的梗概、获得德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并熟悉中欧西部(德国、奥地利、瑞士)基本空间结构(→W=世界观和解释世界)。授课和就地考察十分有助于此学习过程。必须特别注意精确地应用地理学专业用语的概念、学会基础工作技能和尽可能准确无误地掌握口头和书面用语(DS=提高德语)

1 我们家乡的领域——辨认方向                                  (8个小时)

刚升五年级时,学生复习和巩固他们在初级小学所获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在学校的所在地及其环境中学习认路和思考地理学的基本定位手段。

 

    重要的概念:赤道、大陆、地理上的宽度和长度、地球仪、子午线平行圈网、纬度(绝对和相对的)、等高线、地图(自然地理度、主题性图、地形图),指南针,地图的图例、比例、行星、极、标志

2 巴伐利亚和德国地形的基本样式                                     (8小时)

   以家乡即巴伐利亚的领域为起点,学生持续地把他们对地形的基本知识扩大至全部德国。他们逐步学习到去认识愈来愈复杂的基本模式并将其归类。

这一阶段的内容应适当地在全学年的教学有所联系。为巩固地形的基本知识应尽可能采用游戏式的手段,如应用电脑。

3 南德表面形状的形成                                             (14小时)

    学生从家乡的空间出发得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自然地貌的形成,从而获悉地球的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以及地球史的时间概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保护自然和风景的理解和愿望(→U=环境意识教育)

 

    重要概念:沉积、剥蚀、地下资源、冰河期、地震、地质年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化石、岩石、冰川、地堑、高山脉、(火山)熔岩、黄土、岩浆、中等高度山脉、冰啧层、地貌、梯地、风化、火山

4 德国农业利用的地区                                           (14小时)

使学生熟知德国农业的各种形式,应认识上地利用的经济和自然条件并能判断农业活动对地区和环境所产生的某些后果(→U=环境意识教育)

 

 

    重要概念:土地重划、牧场、地下水、农作物分布情况、大规模畜牧、机械化、经营副业、特殊农作物。专门化、主要经营

5 我们的城市及其周围地带                                        (12小时)

学生以本城或邻近城市为例认识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结构、作用和它与生存空间的关系,从而有能力分析简单的人与生活空间的关系,并将从本城所学到的城市地理基本知识合理地推广应用于其他城市。

 

重要概念:旧市区、商业区、文物保护、服务行业、有效范围、在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者、城市重建、城市周围地带、市区、中心地点

 

——摘自《学科教育》1994/06

 


Copyright © 2005.  王民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96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