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 ||||||
首页 | 地理教育 | 环境与遗产解说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王民简介 | ENGLISH |
|
中小学生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王民(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北京100875)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环境意识;关联程度 摘要:根据调查与统计分析,中小学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不同。在小学,主要从自然、地理品德科目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在中学,主要从地理、生物科目中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308(2000)12-0041-04[中图分类号]G449.7 一、引言本项研究是根据中国中小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的统计结果进行的。调查(1994年)采用分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先按人均国民收入将各省市、区划分为三类,根据各类地区总人数所占的比例,确定名额,随机抽取9个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类:北京、上海(特邀参加)第二类:辽宁、山东、吉林;第三类:湖北、江西、四川、甘肃、宁夏。每省随机抽取43所中学,并在所抽取的中学附近选一所同档次的小学,中、小学校共86所。每个学校再随机抽取20名学生,小学为五年级学生,中学为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检验,获得有效样本15412人,占总样本的97.3%。 二、计算中国中小学生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共分6个部分: (1)个人情况(性别、民族、学校位置、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人均收入等); (2)环境知识(15题,反映中小学教材中环境知识的各个方面); (3)环境态度(10题,力求了解学生对周围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基本态度); (4)对环境的观察与评价(8题,对家庭居室、校园环境的评价标准和结果,对周围环境问题、中国和世界环境问题的看法); (5)环境预期行为(6题,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的预期行为); (6)对环境教育及活动的参与态度和程度(5题,课内外环境教育及活动的态度)。 对调查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计算,中学生问卷,a=0.607;小学生问卷,a=0.608。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分析采用专家评价法,由22人担当专家,认为测验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根据环境意识单项要素评价模型与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对中小学生获得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帮助最大的不同课程的学生在环境知识、态度、预期行为的分别得分和综合得分,然后再做差异性检验,以判明从不同课程获取最多环境知识的中小学生的各单项和综合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计算由中央教科所承担。 (1)对小学生获取环境知识帮助不同的课程与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关联(注:接受调查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所学的统编教材)
图1小学生的课程与其环境意识 差异表现是因素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的表现,按得分高低从下到上排列,即高分放在下面,以序号表示选项。星号表示两个选项有显著差异。 检验表明,主要从自然、地理、品德等科目中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环境意识的各项得分均超过主要从语文、历史获得环境知识的学生得分,差异显著。 (2)对中学生获取环境知识帮助不同的课程与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关联
检验表明,在中学,主要从地理、生物科中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其环境意识综合分要 显著高于主要从物理、语文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黄政杰在1988年对台湾大学生的调查,表明主修理科的大学生较就读文、法、商科的学生拥有较多的环境知识:靳知勤1993年对大台北地区学生的调查,也表明师范生中,生物系、地理系学生的表现优于国文系学生; Gifford在1982年调查发现,主修科学的学生较社会科系的学生更关怀自然环境。本文的检验与上述调查,结论是一致的。 三、分析目前各科开展渗透环境教育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既有各科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相关度不一样,也有各科教师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学生身上,各科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上就有不同的效果。 检验结果提示我们,开展环境教育,要抓住重点学科,发挥骨干作用,同时注意各科之间的配合。在进行环境知识和环境态度的教育时,注意在地理、生物、化学等各学科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教育,在培养环境行为的基础技能时应加强劳动技术课的作用。 2000年第12期学科教育(JournalofSubjecteducation) |
Copyright © 2005. 王民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9647号 |